2017-01-20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
今年的广东省预算草案共有7份材料,报表由去年的75张增加到88张,增加1本参阅材料,装订为13本,厚达3200多页。今年广东财政“钱袋子”重点在哪里、钱怎么花?
代表们翻看着还有印刷余温的《广东省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告诉记者:“今年的预算草案在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透明度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预算编制紧紧围绕创新做文章,立足改革求发展,通过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全面铺开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推进项目库管理改革、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除按以往做法将纸质预算草案提交审议以外,还首次运用人大财政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推送预算报告,方便人大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审查预算。
报告有何特点?有何亮点?南方日报记者详解2017年预算报告,带您“大账看得明、细账看得清”。
●南方日报记者 黄颖川
有何特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稳运行、促发展、保民生、补短板、防风险、紧日子”的部署,2017年预算草案这样安排:
财政运行突出“稳”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收支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财政收支安排主动适应新常态,并提供有力支撑,以财政“稳”实现经济“安”。
收入方面,2016年我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万亿元台阶”,但经过科学研判宏观经济形势,充分评估多种政策性因素影响,预算草案合理预计了2017年财政收入增长区间。
支出方面,预算草案突出保障重点,量财办事,优先为省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以及民生社会事业提供财力保障,压减一般性支出、“锦上添花”的支出以及该削减的投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运行平稳,做到不留缺口、不列赤字。
促进发展突出“实”塑造长远发展新优势
经济决定财政,只有经济发展好才能为财政增收带来不竭源泉;财政也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预算草案显示,我省今年一方面“强动力”,省财政安排了317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重点投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振兴实体经济、建设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等,为我省全面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优势提供财力保障,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减负担”,预算草案报告中“营改增”是高频热词,共出现7次。记者了解到,截至2016年末,我省试点户数达280.79万户,居全国首位,全年减税约750亿元(含中央与地方减税);同时,免征34项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年减费约129.5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保障民生突出“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依然是预算草案的最热词,“民生”一词共出现了37次。预算草案在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支出大幅增长,兑现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底线民生保障、贫困人口脱贫等方面的承诺等方面均做出大笔的支出部署。
其中,多个大笔民生投入十分抢眼。如突出支持推进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计划,投入81.3亿元,推动完成年度60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兜住民生底线,进一步提高六类底线民生项目补助标准,投入115.5亿元,确保全省底线民生保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又如创新和完善民生投入机制,推广运用PPP模式等,探索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形式等。
补短板突出“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突围
2017年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全面小康的关键在于补短板,补短板的关键正在于财政的精准聚焦、精准发力。
预算草案中,省财政安排了2125.78亿元精准投入补短板,比上年增长24.9%。一方面支持财政投入可产生直接推动作用的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公共交通服务指数、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等10项指标项目;另一方面支持财政投入可产生间接拉动效应的23项指标项目,确保2017年基本补齐所有小康社会短板指标。
一般性支出突出“紧”严格控制政府运转支出
财政收支“紧平衡”是新常态。预算草案显示,在2016年省级行政和参公事业单位会议费及“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7%的基础上,省政府各部门2017年继续勒紧“裤腰带”。2017年,省级部门预算除基本支出和必保项目外,其余一般性项目支出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压减,腾出资金全部用于补齐小康社会短板项目中文化、养老等增支。
同时,今年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需求,年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避免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实行最严格的支出控制。
亮点
1.首次公开各地政府债务限额,主动揭开政府债务的“神秘面纱”
今年,预算草案将债务报表“一分为四”,进一步细化丰富。首次全面公布全省政府债务限额、新增债务发行额、债券还本额和新增外债转贷债务限额等信息,首次将债务限额细化反映到各地市和财政省直管县(市),并按类型列示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情况;首次将地方政府债务公开的时间维度扩展到2014年至2016年三年(由于中央尚未下达2017年债务预算,暂无相关数据)。
2.每项专项资金从粗到细“层层分解”,主动将“钱花到哪里去”展示在公众面前
51项省级专项资金按“一个部门一项资金一张表”编列,清楚展示每个部门的事权支出责任。每项专项资金按“目录表、使用总体计划表和备选项目表”列示,三张表从总到分、从粗到细排布,条理更为清晰。
目录表反映资金名称、主管部门及金额等,代表能清楚了解每项资金“有多少钱”。资金使用总体计划表反映预算级次、政策依据、绩效目标、主要用途等信息,让公众知悉“钱怎么花”。
资金备选项目表还将1050亿元的专项资金逐一拆分为7662个落实到补助对象或用款单位的明细项目,代表能查阅“钱给到什么地方、由什么单位使用”,解决专项资金预算看不懂、“钱等项目”等顽疾。
3.每项转移支付细分到每个地区,主动公开“每一笔钱流向哪里”
往年是一个地区编列“一张转移支付表”,今年,则按照“一项转移支付一张表”的原则,预算表格改为既按项目又分地区反映,能清晰体现每一项资金的具体流向,并说明其政策依据和绩效目标。
不仅如此,汇总编列分地区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总表,直观反映省补助资金在各市县间总体分布情况,代表能了解省补助资金各市县分得多少。
4.部门预算分类更清晰明了,主动展示部门“如何过紧日子”
部门预算草案的完整性和细致度都较往年有大幅提升,总篇幅从上年的1300多页增加到1800多页,报表从上年的6张增加到11张。将部门预算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开细化到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如实反映各部门的“做事的钱”、“养人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特别是“做事的钱”是购置了办公设备、还是支付了服务费等;增加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表,并细化到不同预算体系的资金来源和去向,突出反映部门使用财政资金情况。专门说明“三公”经费安排情况,与上年相比发生变动的,具体说明增加的原因。另外,首次将省级公立医院自营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5.单列报表反映重要支出事项,主动回应人大和公众关切
今年的预算草案将人大代表、社会公众、媒体高度关注的重要支出事项单列报表反映,主动公开。如今年预算草案就首次单列公布十件民生实事的财政资金安排情况,全省安排2346.2亿元,省级安排967.52亿元,均为单列报表,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人大提前介入预算编制和开展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是人大监督的重要途径。预算草案报表中,提前介入预算编制项目从仅反映当年项目扩展为反映历年项目,并首次反映人大第三方绩效评价项目,便于人大跟踪监督。